学术盛宴共飨第一场
作者: 来源: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0-07-03 浏览: 539 次
《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与研究展望》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批判》
主讲人: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6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马亮教授,从公共管理学是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批判与中国公共管理学学科展望四层内容,为老师与同学们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问题,并对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该场会议由我院赵敬丹副院长主持。
马教授在讲座开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共管理学是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讲到,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一直以来,其学科的定位与身份认同深受困扰,目前还无法如医学、法学等学科一样,成为一个大学体系的绝对核心;世界知名的大学中,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比较落后,例如哈佛大学的公管重心是培养MPA学生,而国家之间,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样差异明显,亚洲国家中只有中韩两国重视度较高。公共管理学专业(professional/expertise)其独立性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内部的共识度和凝聚力,不断的获得外部的标识度与社会的认可度,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融合中增强研究的内核,逐步成为一门动态均衡与融会贯通的相对独立学科(图1)。
图1.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 dynamic balance and integrative science across politics, management, and law (Yang, L.2019)
紧接着马教授对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内容展开了阐释。理论的应用与创新性深受相关学者的关注,讲座中推荐了一些重要的前沿著作。例如,斯坦福大学学者Christensen等发表著作《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Pubulic Sector》,讨论了组织理论的三类(instrumental-cultural-myth)研究视角与公共部门研究的不同维度,丰富了公共组织的理论基础。又如,美国学者杰弗里的著作《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书中总结了实用的40个经典理论,并邀请了原作者对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讨论,可以成为公管前沿研究重要的参考。此外,讲座中还介绍了《政策过程理论》、数字政府相关理论与行为公共管理学等前沿理论。
图2.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著作封面
马教授还就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批判等现实展开了讨论。2020年初,相关学者批评公共管理中定量研究方法的滥用,例如结构方程的复杂应用,让读者无法理解,作者也无法解释。研究方法不存在绝对性,需要做的是避免方法论陷阱和危险倾向,不能盲目使用量化方法,更不能对“幼稚的量化方法”产生偏见,方法应服务于目的,不能让理论服务方法,研究中不能认为应用了量化方法就“高人一等”。未来的公管研究中仍应大力发展量化分析,而好的模型与方法需要从简单应用与错误应用中不断“回归”研究本身。除了量化以外,实验法的应用正在不断升温,调查实验、实地实验、准实验等逐步广泛应用于公管研究。在讲座中,还推荐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与应用软件,在小样本与大样本分析之间形成了研究方法的“第三条路”。除此以外,混合研究方法更值得重视,混合是有意识和有计划的明确问题的先后与主次,通过方法互补强化研究与对比样本,实现“小切口-大问题”。
最后,马教授对中国公共管理学学科进行了展望。目前来看中国公共管理学对其他学科影响较弱,联系也不强,而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关注重大问题,为关涉公共事务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场域”,增强对邻近学科的影响,提升学科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学术影响力。其次,随着时间变化,公共管理学同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联系不断增强,如何进一步凸显公共管理学科的独立性,值得学者们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中国场景下,学科未来发展是实现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亦或是双向发展,也将成为重要的公共管理研究方向。
会议现场图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出版著作四部,译著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