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盛宴共飨第二场
作者: 来源: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0-07-03 浏览: 260 次
《新技术背景下的公共治理转型》
《支付宝+政务服务》
主讲人:叶林 (中山大学教授)
6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叶林教授从新技术背景下公共治理的新兴特点、与传统公共治理科层体制的多重矛盾、移动互联网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以及新技术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四个方面对新技术背景下的公共治理转型进行了阐述。该场会议由我院金福教授主持。
互联网技术在时间上的实时性、空间上的无边界性、传播主体的隐蔽性和互动性等属性改变了人们日常交往模式,重塑了社会舆论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新的工具媒体。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加,为政府治理目标带来了新的内容 ,形成新的场域,并在主体层面对传统科层制的政府公共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凭借其开放性、无边界性、传播快速性、去科层化的特点,形成了国家治理的新空间。
在此基础上,叶林教授提出互联网为国家治理的新趋势包括:社会舆论环境的复杂化、民众政治参与意愿强化、“线上线下”联运态势加强,同时,这种新趋势会促使传统公共治理科层制中地方政府履行“治理之实”的责任与互联网“去科层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要求政府在治理观念上,由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理念向政府、企业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念转变,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扁平化、网格化的治理结构;在治理职能上由行政主导逻辑向为社会组织释放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转化。
叶林教授以“支付宝+政务服务”为例,阐释了支付宝为公共治理从“单一碎片式”向“系统一站式”发展提供了平台,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供给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叶林教授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探讨了新型模式下的公私合作,强调在“支付宝+公共服务”的模式中,企业是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生产的组织者。叶林教授提出了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在技术条件与服务类型、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便捷性、公私合作在资源转化过程中的持续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潜在挑战,也为我院青年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议题。
叶林,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著有中英文论著10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章节100余篇。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中国分会委员、美国城市事务学会(UAA)国际委员会委、SSCI期刊Journal of Urban Affairs编委、《公共行政评论》编委等职。
会议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