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公告

联系电话: 024-8659 24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第三届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5-05-18   浏览: 222

为深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公共管理学院于2025516日在知行楼案例中心举办第三届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决赛。赛事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推动学术创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

本届决赛邀请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满小欧、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方芳、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莉莉,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于榕、马胜利等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敬丹、副院长邵祥东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活动。赛事由2024级研究生王琦睿、李佳阳主持。

王琦睿(左)、李佳阳(右)主持赛事

本届大赛共吸引12支队伍报名参赛,经初赛严格评审,4支队伍晋级决赛。决赛采用两阶段赛制:首轮通过赛前抽签将4支队伍分为两组展开对决,各队需依次完成案例自述、自由辩论、评委质询及总结陈述四个环节;次轮由评委根据语言表达、临场反应、逻辑推理、综合印象、分析报告及团队协作六项评分维度进行现场评审。

各参赛团队聚焦“生成式AI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前沿议题,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AI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逻辑黑洞”队创新提出多元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分层分类政策工具组合与动态风险管理机制,着力破解高校AI治理难题;“感觉都很”队整合多源流理论与倡导联盟框架,以A省高校为样本,建立分层治理模式应对学术诚信与技术监管挑战;“奉天明月”队突破传统科层制范式,构建“技术-制度-利益-伦理”四维分析框架,推动数字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创新;“福居长安”队系统构建“人工智能+教育”风险治理体系,探索技术赋能与学术规范的协同发展路径,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决赛第一组对决

决赛第二组对决

参赛选手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出色的现场表现赢得评委团队高度认可。各团队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与默契的协作配合,充分彰显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答辩环节中,评委团队立足案例素材,围绕逻辑架构完整性、理论适配度、研究纵深度及实践推广价值四大核心维度展开深度质询,通过追问式研讨引导参赛者聚焦矛盾本质,共同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思想张力的知识对话。

评委团队于榕、方芳、满小欧、孙莉莉、马胜利(从左至右)

满小欧副院长在总结点评环节高度评价参赛队伍表现,指出各团队在理论应用深度、跨学科视野拓展及解决方案创新性方面均有创新,同时从学术研究规范维度提出三点优化建议:强化案例分析的因果推论严谨性、提升政策建议的落地适配度、完善学术表达的范式标准化。

在随后的专题讲座中,满小欧聚焦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方法论,系统阐述四大核心要义。第一,问题锚定三阶法。通过“破题-立题-解题”递进框架,深度解构高校AI教育应用的边界争议,强调需溯源制度性矛盾与伦理冲突的生成机理;第二,因果链建构准则。建立“问题表征-结构关系-作用机制”三维分析模型,运用过程追踪法厘清技术扩散与教育治理的互动逻辑;第三,对策生成双维校验。构建“技术创新可行性×教育伦理合规性”评估矩阵,着重提升解决方案的响应速度与持续改进能力;第四,学术表达范式优化。推行“问题树-逻辑链-证据网”三位一体写作框架,强化论点论据的时空关联性与论证效度。

讲座尾声,满小欧特别强调案例研究的实践价值转化,建议参赛者通过“理论嵌入-矛盾识别-策略验证”的螺旋式研究路径,将公共管理理论转化为破解现实治理难题的方法论工具。

满小欧副院长点评并做专题讲座

经评审团队综合评定,“奉天明月”队荣获特等奖,“福居长安”队和“逻辑黑洞”队荣获一等奖,“感觉都很队”和“三号是队长”队荣获二等奖,“谁敢说我们不队”“好运连连”队和“奇思妙想”队荣获三等奖。朱云琦、刘峻松、丛格飞分别荣获最佳辩手奖、最具潜力选手奖、优秀应变选手奖。

马胜利副教授颁发三等奖证书

于榕副教授颁发二等奖证书

孙莉莉副院长颁发一等奖证书

满小欧副院长颁发特等奖证书

方芳副院长颁发个人奖证书

本届赛事在学术层面上构建起“基层实践观察-治理经验提炼-理论模型建构”的完整研究链条,在社会价值维度打造了“校园赛事-模拟决策-公共治理”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通道,标志着案例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案例教学体系建设,深化“田野调查+理论剖析”双轮驱动的教学改革,构建“学术导师+实务专家”协同培养机制,打造东北地区公共管理案例开发与智库研究枢纽平台。通过赛事品牌化、案例库标准化、成果政策化的递进发展路径,着力培养具有政策分析能力与治理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公共管理人才。通过参与案例大赛的系统训练,精准提升研究生“理论应用-矛盾识别-策略设计”三大核心能力,将学术研究扎根于治理实践沃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术成长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跃升。

集体合影




图文│梅傲寒 张玉明 张爽

一审一校│翟晓雪 刘紫晴

二审二校│李  岩

三审三校│邵祥东



  • 联系电话:024-8659 2418
  • 联系邮箱:glxy2006@126.com
  • 联系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

电话:024-8659 2418

邮箱:glxy2006@126.com

Copyright © 2004-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