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第155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5-07-02 浏览: 36 次
2025年6月26日,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了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国土空间治理创新”为核心议题的第155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2023级硕士研究生林倩、宋王玉佳与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印平、娄春景联合发起,赵小汎、关鑫、任高锋、齐丽四位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活动聚焦四个命题:一是在生态修复评估方面,如何构建科学量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效评价体系?二是在数字赋能实践方面,数字平台如何为黑土地保护注入技术动能?三是在规划工具革新方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模型如何迭代升级?四是在农田建设转型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跨越?
四位研究生以跨学科视角回应现实需求,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文本挖掘技术、模型创新优化及发展路径重构,形成兼具学术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性的研究成果。
林倩汇报了丹东生态修复的“空间—功能—价值”三维诊断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的耦合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揭示丹东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规律,量化评估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成效,其研究成果为东北地区生态修复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林倩做汇报
宋王玉佳汇报了黑土地保护的数字叙事与赋能路径研究成果,该研究创新性以“学习强国”平台文本为研究载体,通过LDA主题模型挖掘黑土地保护的政策热点与实践痛点,构建“理论框架—主题识别—实践优化”的研究闭环,提出数字平台在政策传播、技术推广中的创新应用模式。
宋王玉佳做汇报
陈印平汇报了新质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型革新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该研究针对传统SWOT模型的局限性,提出“SWOT-CLPV”优化模型,首次界定“新质国土空间规划”概念内涵,以丹东市为案例验证模型在区域脆弱性识别与规划策略制定中的科学性,为新质生产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法论创新。
陈印平做汇报
娄春景汇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转型路径研究成果,该成果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剖析当前农田建设中土地细碎化治理、管护机制创新等瓶颈问题,提出“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机制创新”的多元转型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中的耕地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娄春景做汇报
四位点评老师从研究方法论、数据严谨性、实践应用价值等维度展开深度评议,不仅针对具体研究提出“研究边界细化”“模型参数优化”等建设性意见,更围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期刊发表要点进行专题指导。赵小汎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需始终锚定国家战略需求,青年学者应在实证研究中提炼理论范式,在治理实践中检验学术价值。”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场学术观点的智慧激荡与思想交融,更是对土地资源管理前沿热点的一次深度聚焦与前瞻探讨。同学们在交流中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廓清发展目标,为未来的学术探索与成长之路点亮了明灯。
沙龙现场
图文:宋王玉佳
排版:林倩
一审一校:赵小汎
二审二校:邵祥东
三审三校:孟锐